问:作为制造大省,江苏一直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早在2009年,江苏南通在全国率先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试点工作。江苏省质量协会也以首席质量官的培训为主要工作,请你介绍下什么是首席质量官制度,该制度在我省取得了哪些明显成效?
祁宁清:先介绍一下什么是首席质量官制度。我们都知道ISO9000标准中有个“管理者代表”,特指推行ISO 9000的组织中主管质量管理体系的高层管理人员。他有三个职责:一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和保持;二是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的绩效,包括改进的需求;三是在整个组织内促进“以客户为中心”意识的形成。而首席质量官,又称为质量总监,是企业中承担质量主体责任第一质量人,是企业战略小组的关键一员。
国务院于2012年4月正式印发《质量发展纲要》其中提出了选择部分大中型企业试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要求。之后该制度在全国广泛推行,其发挥的成效也逐渐呈现。而我们江苏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试点工作,在2013年印发《江苏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以南通为例,11年持续深耕首席质量官制度,为该市成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比2009年提高了3.61个百分点;各层次500多家企业获得“现场管理良好行业企业”“质量标兵企业”“市长质量奖企业”等称号,江苏省质量奖获奖企业数列全省第一;企业主导起草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180多个,承担20多个国家、省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全省第一。
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推行,从宏观意义上对江苏质量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首先强化了“质量强企”“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的理念,推动了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落实、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创新,对企业的产业转型以及企业质量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其次,通过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推行,我省培养了一批质量管理人才,为质量强企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三,推动完善了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对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问:刚才提到江苏已经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多年,对此请您总结下有哪些经验?
祁宁清: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每年培养1000名首席质量官。到目前为止,省级层面已统筹安排92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全省近万名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累计有近9000人获得首席质量官任职资格。以“南通经验”为例:
一是制度的设立是重中之重。首席质量官是落实企业质量安全工作的第一人,负责以产品(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塑造质量竞争力。岗位设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层,并且以副总及以上为主要人选。首席质量官主要负责企业质量战略和年度计划制定可施;参与质量有关的经营决策;负责所有安全“一票否决权”和绩效考核;负责质量体系的建设、方法推广和持续改进;负责品牌和质量文化建设等。
二是政府部门是制度的主要推手。首先是政府部门进行推广。今年4月江苏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意见》,对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意义及企业首席质量官岗位设置权限待遇等进行明确。这对首席质量官制度在企业中的推进,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其次是政策扶持。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首席质量官人才培训,把首席质量官人才培养作为政府质量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创建“质量先导区”的重要指标,作为申报质量奖、质量信用等级的重要依据。最后是明确目标。如《意见》中提到的规模以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的覆盖率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省规模以上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全覆盖,中小微企业覆盖率不低于80%的目标。
三是以企业为主体,把首席质量官推行工作落到实处。首席质量官制度在企业中推行首先需要企业积极送培,把质量管理人才送到首席质量官高级研修班进行培训;其次是企业需要积极设岗,企业根据管理架构的实际情况,理顺管理职能,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最后是明确职责,按照职业说明的要求,明确首席质量官履行的职责和赋予的权利。
问:您觉得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时候,有哪些难点?
祁宁清:说到难点,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是企业方面。质量的概念是千变万化的,标准的不同,工艺的不同,设计的不同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首席质量官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学成的,是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学习才能培养出来的,并且后续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巩固提高。而经过我们的调查,企业中能做出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的人少之又少。六西格玛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是国外百年质量管理经验的智慧结晶。首先大多数企业高层往往对此没有全力投人,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六西格玛管理工作是很难深入下去的。其次,很多企业没有把质量管理与战略链接,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各项目组都汇报自己的局部取得了相当大的改进效果,但企业整体财务成效却看不到很大的变化。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错误的指标上,是常见的错误。没有成效,企业高层当然不愿意再继续推行。最后就是企业的执行度不够,导致首席质量官的权利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整个企业质量管理的推行。
第二个方面要说到行业方面。我们大多数人提到首席质量官,就会想到工业、制造业,从而忽略了三大产业中的服务业和农业。对于这些行业来说,首席质量官的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质量管理也没有得到重视。很多地方政府也只是制定了首席质量官培训的目标,但是财政投入保障方面并没有落实,造成首席质量官培训无法持续推进。
想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依然可以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先从农业、服务业中的龙头企业入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对我们龙头企业进行培训,从而带动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质量提升不仅仅需要靠企业自主的意识,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所以从政府层面来说,需要政府部门重视质量培训的工作,从地方财政加大预算,把质量培训的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扎实推动落实质量提升工作。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引进质量管理的理念。同样的企业做同样的产品,有完整质量制度的企业废品率低,生产效率高,从根本上节约了企业的成本,增强了企业的信用度。随着现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也迫在眉睫。
问:江苏省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对首席质量官的人选、职责以及待遇提出了一系列的意见,对首席质量官的培训、聘用力度、管理以及考核激励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对于该《意见》下一步工作您有什么见解吗?
祁宁清:我认为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宣传解读并组织好培训。培训好一个首席质量官是《意见》的基础,需要我们做到“五个统一”:
1.教材要统一。教材需要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也需要根据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我们也专门制定首席质量官培训大纲,对首席质量官教材进行编制。
2.师资要统一。要对讲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逐步建立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质量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由专门的导师对师资进行培训,统一讲课标准。
3.管理平台要统一。首席质量官需要每年在线上进行不少于50个课时的学习,所以线上教育平台一定要统一。讲什么,学什么,如何管理要一个步调,节省资源的同时也不浪费学员的时间。
4.考核要统一。首席质量官的考核是保证首席质量官是否合格的保证之一,也是验证学员学习质量的手段之一。经市局组织、选用省定教材、由省师资库专家授课并达到结业标准的,由省局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
5.注册要统一。利用现在的大数据平台,对首席质量官统一注册、建档。
我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该项制度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要大力宣传企业在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扩大影响,提高辐射作用。同时,引导首席质量官在促进质量主体责任落实、促进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充分发挥作用。